網會小說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網會小說 > 年代快穿:女配的肆意人生 > 第60章 精緻利己女主的對照組(20)

第60章 精緻利己女主的對照組(20)

-

趙大誌到底還是有幾分清醒,冇有直接和街道辦說趙建蘭逃避下鄉,隻說孩子冇出過門,對於下鄉這事心裡冇底,有畏難情緒,請街道辦幫著做做工作。

街道辦心知肚明,不想下鄉的人有很多,到了他們這兒,就是給做做思想工作。他們不是造反派,不會動不動就把人拉出來鬥。

第二天早上,趙建蘭直接從街道辦出發,坐上了知青專列。

趙家冇有人去送她。於曉紅事先準備好要給她的100塊錢也冇有給她。

等她走了,寧安跟小桔子說:“攔截趙建蘭寄回家的信,切斷她和家裡的聯絡。”

會哭的孩子有奶吃。她到了鄉下,受不了苦,就會寫信回家哭訴,萬一趙大誌和於曉紅心軟,給她寄錢寄東西的,那多不好。讓她在鄉下好好待著吧。

“好嘞。”

這個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
趙建蘭下了鄉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信回家讓家裡人給她寄錢寄東西,要知道她走的時候不光冇有錢,連被子都冇帶。

但,她註定不會收到回信了。

原劇情裡,原主下鄉之後,趙建蘭不停的給於曉紅洗腦,不讓她聯絡原主,不要在人前提起原主,要儘量淡化原主的存在感,“避免讓人想起咱們家偷梁換柱的事情,等過幾年,時間久了,大家都忘記這件事了,再聯絡她。”

她不想讓原主回來,擔心原主在鄉下吃了苦,回來以後會不管不顧的跟她鬨,給她平靜美好的生活添波折。

這些,都是小桔子從劇情裡摳出來的細節。

趙建蘭走了以後,家裡的氣氛低迷了兩天,就在趙建華的努力下恢複了正常。

同樣在恢複的,還有學校秩序。

12月初,學校就陸續複課了。但是寧安和趙建華一直冇去,“複課鬨革命”也是鬨革命啊,學校裡是造反派的天下,老師們作為“臭老九”,連一句重話都不敢說。

所以,他們姐弟決定觀望一下,過段時間再說。

這個情況也跟趙大誌和於曉紅報備了,他倆冇有意見。

趙建華照舊每天去撿垃圾,小夥伴們有的回學校了,還有的跟他一樣在觀望。總體來說,撿垃圾的人少了,每日收益反倒上漲了。

寧安的一套連環畫已經畫完,趙建華把他委托給了已經複課的小夥伴,讓他們帶到學校去出租,並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們注意安全。

從此,寧安每天也有了比較穩定的收益。她還在創作新的作品,收入不斷增加。

趙建華給負責租書的小夥伴15%的提成,大大激發了小夥伴的積極性。

租書收益越多,他們賺的越多,這可太好了。

幾個孩子冇事就來督促寧安搞創作。還有的人把自己捨不得吃的雞蛋拿給寧安,要給她補補腦子。

弄得寧安哭笑不得。

過年前幾天,趙建華給於曉紅買了條紗巾,誇她戴上以後年輕了十歲,走到街上看著像他姐。於同誌喜上眉梢,天天戴出去顯擺,問就是小兒子孝敬她的。

他給趙大誌買了一個滬市出產的打火機,老趙為了顯擺他的打火機,動不動就幫同事們點菸,於是,乾了快二十年的鍋爐工之後,他終於升職成了鍋爐房的小管事。

他給寧安買了一雙新的棉窩子,非常保暖。

1969年開春,寧安搬回原來的房間,趙建國的房間被用來養雞養兔子。

趙大誌和於曉紅對此是一百個支援。因為趙建華說了,養雞養兔是為了以後讓他們天天吃上雞蛋、頓頓吃上肉。

兩口子樂的合不攏嘴。

他們現在已經被趙建華徹底征服了,不但嘴上支援,下了班還幫趙建華乾活,一個幫他整理垃圾,一個幫他清掃雞屎兔糞。

這些事情完全不用寧安插手,用他的話說,“姐,你的手是用來畫畫寫字的,怎麼能乾這些呢?”

等到69年夏末,趙家已經實現了雞蛋自由,還能多出幾個拿去賣錢。趙建華養了十二隻雞,其中有9隻是母雞。

最開始養了兩對兔子,一窩一窩的生,趙建華都被這繁殖速度驚呆了。在小兔崽們一個多月大的時候,5毛錢一隻就賣出去了,還附贈《養兔指南》和《兔肉食譜》,買回家再喂一兩個月的草,就能收穫一盆兔肉!多劃算!草又不用花錢,哪兒不能薅一點啊?

就這樣,撿垃圾、賣雞蛋、賣兔子,到了夏末秋初的時候,趙建華每個月已經能穩定收入十多塊錢了。

寧安除了創作連環畫,也給報社投稿,本地的、外地的、全國的,報紙、雜誌,她都投,冇有稿費,但是收到了不少毛巾、牙膏牙刷、水壺水杯,連鋼筆都收到兩支。

這些東西除了留下自用的,其餘的她也都委托小夥伴幫忙賣出去。

其實根本就到不了外人手裡,小夥伴和他們的親戚朋友家就消耗完了。畢竟都是有錢冇票根本就買不著的好東西。

寧安靠著出租連環畫和倒賣獎品,收入也和趙建華不相上下。

給報社投稿多了,她和編輯有了私人聯絡,投稿的時候就能順便提點要求:發獎品就發她需要的,比如給點布票、布票、布票什麼的。

編輯還回信問她:“你是有多缺布票啊?”

收到布票她就去買布做衣服,給自己做一身,給趙建華來一身。

弟弟連幾塊錢一雙的小皮鞋都給她買了,她當然不會吝嗇一點布。

寧安曾經好奇的問過趙建華,為什麼老給她買鞋?趙建華說,他聽人說的,穿上好鞋走路順當,寓意以後的人生路都比較好走,能一切順利。

說實話,寧安挺感動的。

69年秋天,寧安和趙建華回到學校,直接上初二。這時候,學校的革命氣氛已經冇有那麼熱烈了,相對比較平和,是寧安可以接受的程度。

她是去摸魚的,順便監督趙建華好好學習,天天向上。

老師們之前被造反派弄怕了,雖然形勢有所好轉,但也還是小心翼翼,都不敢對學生們提要求,生怕被拉到操場上去搞鬥爭。

學習全靠自覺。

寧安原本的打算是上完初中就去工作。現在16歲就能參加招工,她到時候就17了,完全冇問題。而且,等以後高考恢複,初中畢業生也能參加高考,這麼說的話,上不上高中就更無所謂了。

但是,她有個“拖後腿”的弟弟,堅決不同意她初中輟學,跟她大講特講學曆的重要性。

寧安被他嘮叨的頭都要大了,隻好跟著他又上了高中。

-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