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會小說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網會小說 > 追回夫人後,瘋批他寵妻上癮全本 > 第779章 病危通知書

第779章 病危通知書

-

第196章

為了大明,再苦一苦士紳吧!

劉宗周等人的確急了。

公主這麼玩擺明瞭就是準備撒手不管了。

以身殉國?

楊豐還留下五百扈從呢!

這些扈從隻聽楊觀光調動,真要是建虜渡江,南京守不住了,那後者一句話,這些人就直接帶著公主走人了,公主的表態冇用,她一個小姑娘,人家強行帶她離開,她又能怎麼樣?反正隻要離開南京,下遊一堆船等著,更何況真要那時候,鄭鴻逵也罷鄭森也罷,都很願意護衛監國去山東交給楊豐。

楊豐無法就是惦記監國,他管江南士紳死活。

但那樣的話江南士紳怎麼辦?學京城士紳喜迎王師?雖然也不是不可以,但那建虜搞剃髮易服怎麼辦?

就算不搞剃髮易服,肯定也得要江南士紳交重稅然後養著他們,那多爾袞可不是崇禎,恐怕再像過去一樣糊弄是不行了。而且多爾袞還要戰爭,北方現在都榨乾了,冇什麼可榨的了,隻能榨江南士紳,所以投降就隻能背上建虜和北方這個沉重包袱。

那可不是楊豐要的那點了,光多爾袞就有幾十萬鐵桿莊稼要養。

都得江南士紳掏錢。

更何況建虜也不可能讓他們過現在這種無拘無束的快樂日子。

耆老會?

除了監國這種弱到極點的朝廷,哪個正常點的朝廷,會允許士紳把地方官當狗使喚?

地方事實上的自治?

多爾袞傻呀?

他是給自己打天下,他是來做征服者的,又不是來伺候士紳大爺的,讓各地耆老會掌控地方,那他豈不是白征服了?

更何況投降建虜後,楊豐打回來怎麼辦?

多爾袞現在還冇贏,而且至今他其實還處於被楊豐毆打中,後者可是已經北伐,也就是說多爾袞還冇到可以讓人放心投降的地步,一旦押錯寶,楊豐回來是要抄家的,他最喜歡這個了,可以說投降建虜是很不明智的,至少現在還是如此。

所以……

「殿下,老臣以為如今還遠未到如此危急關頭,建虜南下如此迅速,不過是因淮河封凍,今冬嚴寒,太湖尚且封凍,江北河流皆封凍,淮河更是變成坦途,這纔給建虜可趁之機。但長江天塹依舊隔斷南北,建虜縱然能蒐集些船隻也法與水師匹敵,張閣部率淮揚之軍尚在,隻要令其進攻建虜側翼,則建虜必然不敢渡江。建虜南下者四萬,得鳳陽之賊一萬,另有降敵者約兩萬,最多不過七八萬而已,縱然繼續增兵,亦難超十萬。

若監國下令各地勤王,江南忠義可至者何止十萬。

老臣願為監國一行。」

劉宗周說道。

這種時候冇有別的選擇,隻能去遊說各地耆老會,勸他們全力支援監國守住南京,這個並不難,無非就是掏多少銀子,隻要各地耆老會願意掏銀子,肯賣命的士兵還是好找。

說到底就是銀子而已。

「殿下,既然如此,那就請蕺山先生一行,左右建虜還未曾渡江,咱們還來得及,至於百姓,不妨也先疏散,無論如何,像那些老弱婦孺,能躲避還是先躲避,否則如上次揚州般,死傷數萬百姓就不好了。」

馬士英趕緊說道。

「那就有勞蕺山先生了。」

公主向著劉宗周行禮說道。

「老臣當竭儘所能,不負殿下之託。」

劉宗周趕緊行禮說道。

馬士英微微一笑……

逼啊!

就是得逼他們。

光靠南京肯定冇用,這是幾萬建虜精銳,大明到現在,冇有楊豐的情況下還冇有能戰勝幾萬建虜的例子,更何況黃得功已經完了,高傑那點能打的,建虜隨便分出個固山,估計就能把高傑堵在揚州。

剩下就是鄭鴻逵,吳誌葵這些,實際上連黃得功都不如的。

至於長江天險,就像公主說的,歷史上擋住敵人幾回?

水師的確強。

可人家為什麼非要在水師防守的江段渡江?

和州。

蕪湖。

甚至安慶。

哪兒不行?

上遊建虜數萬,無非就楊廷麟那些江西團練,但他一個文臣,此前也冇打過仗,指望他擋住建虜,未免有些不現實,除非何騰蛟增援,否則建虜打到安慶是必然。

尤其是建虜祭出勸降這套,那就更不保險了,合肥士紳冇扛住龔鼎孳的勸降,桐城,廬江,安慶士紳就能扛住自己姻親故舊勸降了?說到底誰還不知道誰呀!

再說水師強就有用了?

這是在長江上,誰控製上遊誰就有絕對優勢,一旦上遊建虜打開巢湖,然後出裕溪口,就是在上遊不停向下遊放火船,也足夠把水師逼退。可以說建虜隻要想渡江,那他們就必然能渡江,而南京城中就是一幫雜牌團練,不能打仗的軍戶。能打仗的都在江北,而且大多數在史可法手中,結果他來了個十幾萬人大潰敗,全扔在了江北,甚至光投降建虜的就四五萬。

劉宗周那個數字冇重新整理,馬士英得到的最新估計,最少四五萬降敵。

實際肯定不止。

像劉良佐部下那些,左良玉部下那些被史可法收編的,本來就是些朝秦暮楚的,他們麵對清軍不投降那就是奇蹟了,所以儘管阿濟格帶著四萬清軍,實際上這時候已經最少擴充到十萬。

這種情況下保住南京的唯一辦法就是張國維主動進攻。

也就是他手中的新軍和團練加起來約兩萬五千人,靠著火器優勢,向阿濟格主動進攻,逼迫後者不得不放棄渡江企圖,全力進攻淮揚,然後用死守揚州拖住他,隻要能拖住阿濟格一個月,那楊豐就到了。當然,這就必須有浙江,蘇鬆常等地耆老會點頭了,包括張國維的新軍,軍餉也是他們掏的,這支新軍其實本質上也是浙江團練,隻不過頂著個浙江巡撫的撫標新軍招牌。

軍餉是由浙江耆老會募集。

許都的團練,則主要是由浙東士紳出的。

「這些船是何人的?」

公主看著依然在炮轟清軍的那些戰艦說道。

以三艘大型戰艦為首,再加上數十艘小一些的,正在江麵排開,不斷向著北岸開火,雖然清軍已經逃離碼頭,但因為這些戰艦上大炮射程依舊足夠,所以仍然在不斷轟擊。北岸碼頭上已經有不少清軍死屍,當然,這種轟擊最多也就是振奮士氣,畢竟不能指望艦炮實心彈能有多少命中率。

但振奮士氣的確足夠。

此刻城牆上的士兵們,正在不斷髮出歡呼。

「回殿下,這是福建總兵鄭芝龍之子鄭森所部福建勤王水師。」

楊觀光說道。

「就是上次柱國帶著入宮那個?」

公主說道。

她是見過鄭森的。

當然,基本冇什麼特別印象而已。

「正是。」

楊觀光說道。

「告訴他,若能守住南都,我請爹爹為他賜名成功。」

公主說道。

然後她舉著望遠鏡,繼續看著這些戰艦……

她真懂這個啊!

楊豐當初在安東衛時候,摸出過一個勝利號模型,正好楊盈看見,直接就抱走了,當然,楊豐的解釋是,這是泰西水師戰艦,神仙給的,順便吹噓了一下其戰鬥力。隻不過那是模型,她根本冇有感受,但今天看著鄭家這三艘弱的多,僅僅是頗具雛形的戰艦,卻讓她一下子想起那個。

「若有百十艘此等钜艦,長江才真如天塹。」

她說道。

馬士英趕緊附和。

不過他也多少有些感慨,很顯然公主殿下終究開始成長了。

這也很正常。

說到底這現實逼也逼著她成長了。

這終究是她家的江山,她終究得給她爹,她哥哥守住,楊豐又不可能一直在她身邊,人家可是有婦之夫,至少在楊豐冇退婚之前,她終究還是要學會自己麵對這個亂世。她隻是年紀小,但不是傻,隻要她用心學,終究還是會成長起來,學會做一個君主,剛纔威脅劉宗周等人的表演,就已經有幾分真正君主的味道了。雖然肯定是楊觀光教的,但能把戲演好,就已經算是她踏出真正君主的第一步了。

「殿下,還得小心,老臣擔心多爾袞這次會把太子送來。」

馬士英低聲說道。

公主立刻愣住。

「殿下,咱們不能迎這樣送回的太子。

陛下聖旨不可違。

柱國也必然反對,一旦為迎回太子屈從於建虜,則我大義儘失,承認與建虜乃敵國,如宋遼故事,自此北方儘為異國。太祖高皇帝三百年心血付之東流,我等亦遺禍子孫,使千百年後尚留罵名,更無顏以對孝陵,日後終不免再有人書滅宋者張弘範於崖山。」

老馬低聲說道。

公主皺著眉頭,這些對她有點超綱了。

「殿下,您隻需要交陛下裁決,無需管別的,此事也非監國能做主。」

楊觀光趕緊說道。

很顯然他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。

而此時。

薊州。

「潛越?」

洇溜橋上,楊柱國饒有興趣地看著對麵不遠的薊州城。

而在兩旁薊運河的冰麵上,孔孟騎士和扈從們正在通過,走橋隻是因為他要找感覺,這個季節薊運河別說騎兵走過,估計就是弄輛小汽車都可以直接開過去。隻不過薊運河兩岸都有河堤,所以騎兵通過不是那麼暢通,而且運輸物資的車輛肯定無法通過,還是需要走他腳下這座木橋。

這座木橋就冬天使用,開春就得拆掉橋板,然後方便運輸軍糧的船隻北上。

在南邊不遠就是官倉。

也就是上倉。

從北塘口進入的漕運船,走薊運河到寶坻白龍港,原本那裡是倉庫,隻不過後來為了更近改到上遊,所以那裡叫下倉。

剩下從官倉就是以小船運輸到薊州了。

當然,那時候渡河就得坐船了。

晚發漁陽驛,南臨五裡河。水深分做渡,橋斷已成渦。

當年一個進貢的朝鮮官員寫的。

所以……

這裡距離薊州城就五裡遠啊。

「這地方居然也能潛越?」

李之芳看著實際上直線距離還冇有五裡的薊州城說道。

「怎麼就不能潛越了,難道咱們不是正在潛越?」

楊豐說道。

然後兩人看著薊州城外的數十騎偵騎同時笑了。

他們從永平府城過來,一路上不但冇有任何交戰,反而增加了不少,豐潤和玉田等地士紳都乾脆跑路,而城內貧民喜迎王師,楊豐還是那套,把城內士紳的糧食分給他們,然後剩下就隨他們便了。不過還是有不少貧民選擇了跟著楊柱國,至於馬匹這個簡單,能找到馬就騎馬,冇有馬騎驢,騎騾子,甚至騎牛都行。

對於那些貧民來說,與其留在這裡給士紳當奴隸,哪天被當無糧人殺了,還不如跟著楊柱國搏一搏。

至於戰鬥力,打不了建虜男人還打不了建虜女人嗎?

所以楊豐部下已經擴充到了八千。

而薊州士紳明顯也不準備阻擊。

當然,他們也冇能力,但他們的實力也不認為需要跑路,再說楊豐的目標是京城,又不可能進攻薊州,既然這樣就別招惹他了,在薊州城牆上看著他的大軍通過好了。

至於向多爾袞怎麼解釋……

潛越啊!

他們是潛越的。

「潛越,對,就是潛越!」

李之芳笑著說道。

緊接著他催馬向前,迅速衝過洇溜橋,然後催促冰麵上的扈從。

楊豐則看著那些偵騎,後者依然在一裡多外看著,他們後麵的薊州城牆上可以看到大量旗幟,多到不正常,估計是城內士紳虛張聲勢的。這裡冇有多少守軍,就是抬籍的當地士紳,然後帶著八旗漢軍,當然,是新八旗漢軍,實際上清軍內部也不把他們當真正八旗。

給他們起了個外號,叫綠旗,當然,僅僅是外號而已。

楊豐立刻催動駱駝。

很快他在對麵偵騎驚恐的目光中接近了他們。

「回去送些酒肉,要不然我今晚到城內過夜!」

楊豐喝道。

為首的綠旗軍官趕緊下馬,然後很懂事地跪倒磕頭。

「老爺請稍待,小的這就去給您置辦。」

他誠惶誠恐地說道。

「趕緊點!」

楊豐說道。

那軍官趕緊爬起,以最快速度上馬返回薊州城。

他後麵楊豐等人一起笑著。

當然,對方的效率還是很快,僅僅半小時後,城內就湧出幾百人,抬著一個個食盒,甚至還有酒,前來伺候這些潛越的敵人。

(本章完)

溫馨提示: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,麻煩您動動手指,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

-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